【课程背景】
SPC, 统计质量控制,作为ISO/T S16949五大核心工具之一,大家可能对其概念并不陌生。然而,SPC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? SPC有什么用处? SPC适用于哪些管理领域?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应用SPC的概念和工具,监控过程,验证过程能力、识别过程偏差并指导过程改善?本课程将详细解答。
【课程目的】
- 了解SPC原理和应用,能够策划和推导企业SPC项目的应用
- 学会利用正态分布和控制图来更好地理解过程改进过程的方法
- 掌握建立和运用常规控制图的实战技巧
- 掌握控制图的解析方法及其改善策略
- 掌握过程能力研究,计算CP、CPK、PP、PPK及过程PPM的方法
- 掌握改进过程能力的方法和工具
- 基本掌握Minitab基本操作方法。
【授课方式】
激情授课+案例分享+课堂练习+小组讨论+总结发表
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,每组6~8人; 同一部门的同事尽可能分在不同的小组,管理者不要集中于同一小组; 整个培训过程中, 分组固定不变; 模拟练习及课堂讨论、发表得分,按组进行累计。
【课程对象】
厂长、品质部/生产部/研发部/工程部/采购部等部门经理/主管、品质工程师、过程工程师、IE、基层核心员工以及对SPC感兴趣的人士。
【课程大纲】
一、统计过程控制概述
- 持续可信的品质——CPK
- 统计过程控制的起源与发展
- SPC基本概念
- 过程控制原理
- SPC的工具——控制图
- SPC的目标
- SPC的应用及收益
※ 分组讨论(SPC在本公司的适用场合?)
二、SPC统计基础
- 现代质量管理学的统计观点
- 概率与随机现象
- 计量型数据和计数型数据
- 总体与样本
- 统计量:均值、方差、标准差
- 正态分布——品管核心统计理论
- 用正态分布展示和评价过程
- 过程的位置和分布(离散度)
- 中心极限定理
- 3σ质量与6σ质量
- 六西格玛(6σ)定义
- PPM-西格玛Z数-CPK质量度量换算
三、变异知识
- 变异与波动
- 质量波动的因素分类--- 5M1E
- 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
- 统计控制状态
- 局部问题和系统改进
- 波动、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
※课堂练习
1、游戏: 电脑上打开高德地图,比赛将鼠标从上课地点开始,到鼠标箭头指到北京天安门“安”字所需的时间;
2、结合游戏,各小组讨论如何做好SPC的意义所在。
四、控制图原理
- 控制图样式
- 两类错误
- 休哈特“3σ原则”
- 分析用控制图和监控用控制图
- 常规控制图的分类
- 统计过程控制原则
- 控制图 8条判异准则
- 如何选择控制图
五、控制图数据采集
- 为什么要收集数据
- 数据收集计划
- 如何确定控制项目--关键质量特性
- 控制图数据规模
- 采集控制图数据的步骤
- 修哈特的“合理子组原则”
- 数据的分层问题
- 控制图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
※ 课堂练习
各组从实际工作中,选取一个品质特性,尝试用SPC的理念、方法、思维和逻辑来进行管理。
六、计量型控制图
- Xbar-R图(均值-极差)
- Xbar-s 图(均值-标准差)
- 中位数- R图(中位数-极差)
- X-MR 图(单值-移动极差)
七、计数型控制图
- P图(不合格品率)
- np图(不合格品数)
- c图(缺陷数)
- u图(单位缺陷数)
※ 课堂练习
各组继续练习,搜集必要的数据,绘制合适的控制图。
八、过程能力研究
- 过程能力研究的目的
- 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
- 过程能力的概念: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\ 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
- 过程短期能力研究与过程长期能力研究
- 过程能力改进:减少普通原因持续改进过程潜力\减少特殊原因持续改进过程表现
- 能力指数计算流程
- 能力指数计算实例
- 过程能力指数研究时机
- 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指数计算前提条件
- 设备能力指数Cmk模型建立及计算
- 设备能力研究范围
- 计算Cmk流程
- Minitab计算Cmk
※ 课堂练习
各组继续练习,在前边以搜集数据的基础上,进行过程能力研究。
九、控制图使用及策略
- 控制图运用流程
- 控制图界限的确定与发布
- 控制图的记录
- 对异常点的处置
- 不要混淆控制界限和规格界限
- 过程中心偏离目标的调整策略
- 控制界限的重新计算问题
- 用控制图确认改善效果
十、MINITAB应用
- Minitab界面及操作
- 控制图执行路径
- 控制图数据输入
- 控制图生成方法
- 过程能力分析
- 用Z图确认改善效果
- 控制图打印制作
※ 课堂练习
各组继续练习,Minitab实操。